新聞熱線 0891-6325020

數(shù)字報系

移動端
您當前的位置:西藏新聞網(wǎng) > 昌都

昌都的鍋莊不僅多彩多姿, 還充滿了神秘色彩

2018年09月18日 10:14    來源:昌都旅游    
分享到:    

昌都·康巴漢子性格粗獷豪放

昌都·康巴女人熱情豪爽

昌都·康巴的民俗風情,

昌都·不僅多彩多姿,

昌都·還充滿了神秘色彩

1.jpg

1昌都鍋莊的歷史

“鍋莊”一詞由來已久,是“卓舞”的俗稱。“卓”是藏語的譯音。

 卓舞這個民間古老的舞蹈形式,早在吐蕃時期就存在了。卓舞早期與西藏奴隸社會和盟誓活動有關,后來逐步演變成為歌舞結合,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形式?!肚迨犯濉分尽芬糇g為“郭莊”,近代有稱“歌莊”。

趙爾豐等撰寫的《清史稿》卷一百一、志七十六樂八中記有“高宗平定金川,獲其樂日大鍋莊司舞十人,每兩人相攜而舞,一服蟒袍、戴翎、掛珠、斜披黃藍二帶,交加十字?!边@種對藏區(qū)鍋莊的描述,解放初期尚見于昌都的寺廟鍋莊。

2.jpg

《衛(wèi)藏通志》認為“鍋莊”是圍著支鍋石樁而舞的意思。

《西藏舞蹈概說》記載:以前的康區(qū)一帶,有一種商業(yè)性組織叫“鍋莊”這類商行收購土產(chǎn),代辦轉(zhuǎn)運,設有客棧,沿途過往的藏族商賈常攜馬幫宿居其中。晚上,他們往往在院內(nèi)空地壘石支鍋、熬茶抓糌粑,茶余飯后不時圍著火塘歌唱跳舞,以驅(qū)一天的勞累與疲乏,保持旺盛的精力,適應惡劣環(huán)境。

3.jpg

2昌都鍋莊的分類

昌都鍋莊通常分為“曲朝”(寺廟鍋莊)、“仲朝”(牧區(qū)鍋莊)、“王朝”(農(nóng)區(qū)鍋莊)3種。

曲朝普遍是在寺院宗教節(jié)日的時候跳,迎送康區(qū)大活佛時也跳。這是一種莊嚴、隆重。充滿宗教氣息的舞蹈,男男女女為祈禱來生幸福而獻給神佛的舞蹈。清朝乾隆年間,這種舞蹈被引進當時的京都——北京,成為宮廷朝廟樂舞的組成部分。

而農(nóng)區(qū)和牧區(qū)鍋莊則更為熱烈奔放,充滿自豪。昌都鍋莊中男女老幼皆可隨意加入或退出跳舞隊伍。只是男女領舞不能隨意更換,若需要換也必須是大家公認的嗓音好、歌詞熟練且又能壓得住陣的人才能有資格出任。

鍋莊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,代代相傳,長盛不衰,在于其不受時間、地點、人數(shù)的限制。喜慶節(jié)日、平時均可跳;農(nóng)牧區(qū)、城鎮(zhèn)、宅內(nèi)和宅外也可跳;少則幾個人,多則上千也可跳,這種表演形式,可以充分表達藏族人民熱愛生活、熱愛勞動、熱情豪邁的民族特性,是康巴人的“生命之舞”!

5.jpg

3昌都鍋莊的形式

在西藏,鍋莊以昌都鍋莊最為有名,每逢節(jié)日、慶典、婚嫁喜慶之際,廣場上、庭院里,男女相聚,圍成圓圈,自右而左,邊歌邊舞。

男性穿著肥大筒褲,有如雄鷹粗壯的毛腿,女子脫開右臂袍袖披于身后,飄逸灑脫。

男女各站一邊,拉手成圈,分班唱和,通常由男性帶頭啟唱,歌聲嘹亮穿透力強,舞群和著歌曲作“甩手顫踏步”沿圈走動,當唱詞告一段落后,眾人一齊“呀”(擬聲)地一聲呼叫,頓時加快速度,撒開雙臂側(cè)身擰腰大搓步跳起,揮舞雙袖載歌載舞,奔跑跳躍變化動作。

6.jpg

男性動作幅度較大,伸展雙臂有如雄鷹盤旋奮飛。女性動作幅度較小,點步轉(zhuǎn)圈有如鳳凰搖翅飛舞,具有健美、明快、活潑等特點。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、哈達,舞畢由長者或組織者敬獻美酒、哈達,兄弟姐妹情誼得到升華。

勤勞、勇敢、智慧的昌都群眾,

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

剛毅豪放、質(zhì)樸粗獷、豪爽樂觀的性格,

而鍋莊舞就是這種性格的完美體現(xiàn)??!

責任編輯:益西旺堆    

相關閱讀

    關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(xié)議廣告服務

    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
    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
    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

   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热播,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新版,玖玖免费视频国产,99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