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,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,習近平主席提出了“理性、協(xié)調、并進”的核安全觀,并以此為指導,全面推進我國的核安全事業(yè)。時隔兩年,在當前召開的全球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,我國政府向峰會提交了《中國在核安全領域的進展報告》,從完善國家核安全體系、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、建設和運營核安全示范中心、加強高濃鈾安全、強化放射源管理、打擊核材料非法販運、提升核應急水平、加強涉核網(wǎng)絡安全八個方面對我國在核安全領域采取的措施、取得的進行匯報,充分體現(xiàn)了我國作為核大國、聯(lián)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大國自信和擔當。
我國于1959年6月啟動了“596工程”,并于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羅布泊成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,又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試爆第一枚氫彈,從此躋身“國際核俱樂部”。此后,我國在準確判斷國際國內局勢的基礎上,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開始暫停核試驗,并就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向世界各國特別是核武器國家發(fā)出“五項呼吁”。之后將近20年時間里,我國恪守承諾,并積極致力于推動全球核能綜合開發(fā)利用、防止核武器擴散和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,認真履行作為核大國和聯(lián)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義務。
一方面,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(fā)展中國家和能源消費大國,核能的開發(fā)利用在緩解我國能源短缺,減少由于化石能源消費造成的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,助力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等方面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;另一方面,隨著以“華龍一號”為代表,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研制成功,我國的核技術正在走出國門、服務于更多的國家和地區(qū)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,隨著我國核能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,沿海地區(qū)在建、擬建核電站進一步增多,以及將來有可能開建內陸核電站,各類核安全問題將日益增多、核安全形勢將日益嚴峻。
從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,習近平主席提出“理性、協(xié)調、并進”的核安全觀到本屆核安全峰會上,我國政府向峰會提交《中國在核安全領域的進展報告》,全面系統(tǒng)向國際社會闡釋我國的核安全理念,展示我國在確保核安全領域采取的措施、取得的成績,這既是我國以從容、自信姿態(tài)在國際場合闡述自我主張、展示自我形象的表現(xiàn),也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世界有所擔當?shù)谋憩F(xiàn)。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:“核安全沒有止境也沒有捷徑”。只有世界各國同心聚力、攜手并肩,才能守好核安全的“大門”,才能共同防范風險、造福人類;相信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一定會一如既往地有所擔當、有所作為。
關于我們 丨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(xié)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