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的風,吹過曠野,也吹過牧人緊鎖的眉頭。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的年輕黨員,我深知這風里裹挾的不只是沙塵,更有群眾心頭沉甸甸的難題與期盼。唯有拿出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銳氣,敢于向一個個具體的、棘手的難題“叫板”,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發(fā)自肺腑的“叫好”。這份“叫板”的勇氣與擔當,是黨員與群眾血肉聯(lián)系最有力的注腳。
腳沾泥土聽真聲,問題從群眾心窩里“挖”出來?;鶎庸ぷ髯罴伞翱罩袠情w”。問題不會自己浮在表面,更不會寫在文件里等著被解決。它藏在群眾欲言又止的眼神里,埋在家長里短的閑談中,裹在那些不便明說的顧慮內(nèi)。若只在辦公室聽匯報、看材料,或是走馬觀花“點個卯”,再大的決心也找不到真正的“靶心”?!敖邪濉钡牡谝徊?,是讓雙腳真正沾滿泥土,把耳朵貼近大地。記得初到牧區(qū),自認為帶著研究生學歷和滿腔熱情,準備大展拳腳??蓭状巫咴L下來,牧民們總是客氣地點頭,卻很少敞開心扉說困難。后來,跟著老支書扎西,不再急匆匆問“有啥困難”,而是盤腿坐在牧民的帳篷里,接過滾燙的酥油茶,耐心聽他們聊草場的長勢、牛羊的價格、孩子上學的遠、老人看病的難。在爐火的噼啪聲和奶茶的氤氳熱氣中,那些真正的“刺頭”問題才一點點浮現(xiàn):歷史遺留的草場邊界糾紛讓鄰里失和多年,冬季牲畜飲水點太遠導致大量牛羊掉膘甚至凍斃,特色畜產(chǎn)品優(yōu)質(zhì)卻賣不上價、豐產(chǎn)不增收……老支書常說:“問題就像草原上的旱獺洞,你不趴下去,順著它的道往里瞅,永遠不知道里面藏著啥?!敝挥懈┫律碜?,融入群眾的生活脈絡,才能從心窩里“挖”出真問題,讓“叫板”有的放矢。
肩扛風雪啃硬骨,擔當在攻堅克難中“立”起來。發(fā)現(xiàn)真問題,僅僅是開始。基層的“硬骨頭”,往往是那些盤根錯節(jié)、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的陳年頑疾,或是需要協(xié)調(diào)多方、付出巨大艱辛才能解決的現(xiàn)實困境。它們考驗的不只是智慧,更是黨員豁得出去、頂?shù)蒙先サ膿敗!敖邪濉钡暮诵?,是敢于迎著困難上,用肩膀扛起千斤重擔。草場糾紛是草原上的“老大難”,涉及幾代人,處理不當極易引發(fā)更大的沖突。為了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,跟著鄉(xiāng)里的調(diào)解組,頂著凜冽寒風,多次實地踏勘爭議區(qū)域,厚厚的積雪沒過膝蓋,寒風刮在臉上如刀割。我們查閱塵封的檔案資料,走訪村中的長者追溯歷史,邀請雙方家族中有威望的老人坐下來,一杯杯酥油茶喝下去,一遍遍講政策、擺事實、論情理。過程充滿艱辛,甚至遭遇過激烈的言語沖突和不理解的目光。最艱難時,一位老牧民在風雪夜病倒,急需送往縣醫(yī)院救治。即便道路被大雪封堵,救護車無法抵達。黨員們沒有絲毫猶豫,帶頭組織人手,用簡易擔架深一腳淺一腳在沒膝的雪地里跋涉數(shù)小時,終于將老人安全送達。當老人脫離危險,其家人緊握我們凍得通紅的雙手時,那積怨的眼神終于軟化。正是這一次次在風雪中的堅守,在矛盾沖突前的不退縮,在急難險重時的挺身而出,讓群眾看到了黨員“叫板”難題的“硬肩膀”,看到了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。擔當,就是在啃“硬骨頭”的實踐中立起來的豐碑。
智破梗阻開新路,新局于創(chuàng)新探索中“闖”出來。直面問題、勇于擔當是基礎(chǔ),但解決新時代基層的復雜問題,僅靠“硬碰硬”和“老辦法”往往不夠。舊有的思維模式、僵化的條條框框、資源的匱乏,都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“梗阻”。這要求黨員不僅要有“叫板”的勇氣,更要有“叫板”的智慧,敢于打破常規(guī),探索新路?!敖邪濉钡年P(guān)鍵,在于以創(chuàng)新思維破除梗阻,蹚出解決問題、服務群眾的新路徑。村子里優(yōu)質(zhì)牦牛肉和藏香豬賣不出好價錢的問題,根子在信息閉塞、渠道單一、品牌缺失等。傳統(tǒng)的“等客上門”或簡單聯(lián)系幾個收購商,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我們嘗試引入電商平臺,卻遭遇群眾對網(wǎng)絡支付的不信任和操作困難。面對“梗阻”,正是這種敢于打破常規(guī)、用智慧破解梗阻的探索,讓“叫板”結(jié)出了惠及群眾的甜美果實,打開了發(fā)展增收的新局面。向問題“叫板”,絕非魯莽的對抗,而是對群眾期盼最響亮的回應。它體現(xiàn)在雙腳沾滿泥土的深度調(diào)研里,彰顯于風雪中扛起責任的堅實肩膀之上,迸發(fā)于破除梗阻、開辟新路的智慧探索之中。
每一次成功的“叫板”,都讓黨的形象在群眾心中更加具體、更加溫暖、更加可親可敬,群眾那一聲由衷的“叫好”,便是對黨員初心與使命最珍貴的回響。在基層這片廣闊天地里,黨員敢于“叫板”、善于“叫板”的故事,還將繼續(xù)書寫。因為,唯有向問題叫板,群眾才會真心叫好——這便是我們扎根大地、服務人民最樸素的真理,最深沉的力量。
(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所登載該網(wǎng)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(jīng)驗目的,屬作者個人看法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。)
關(guān)于我們 丨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(xié)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